在詭辯面前,游戲仿佛一位沉默的被告者。給游戲冠上莫須有的罪名簡直輕而易舉。
考試失利可以怪罪于游戲,孩子墜樓可以歸咎于游戲。
那是不是“發(fā)明”了萬有引力的牛頓也要站上被告席呢?
頗具諷刺意味的洋蔥新聞一針見血地挑出了扎在原告心頭的倒刺。
狀告牛頓的確是無理取鬧,但想要有理有據(jù)地治游戲的罪又有何難?
以防控近視為由對網(wǎng)絡游戲進行總量調控再次讓天平傾向了原告。
我國游戲沒有分級制度,負有監(jiān)護責任的家長沒有參照標準去幫助涉世未深的孩子辨別適合的游戲,再加上部分游戲的防沉迷系統(tǒng)形同虛設,導致應當以學業(yè)為重的學生黨有更高的幾率沉迷游戲。
因此,網(wǎng)絡游戲就成了中小學生視力下降的首因。
一位日本網(wǎng)友連續(xù)五個月每天使用VR眼鏡玩游戲,視力從0.3提升到1.0。
可即便有VR游戲改善視力的真實案例撐腰,也無法下定結論說視力提升是VR游戲的功勞。因為個人的經歷并不能代表全體。那同樣的邏輯方式又如何能說明游戲是視力下降的主要因素呢?
學生近視這個鍋,還是讓發(fā)明了眼鏡的英國學者培根來背比較合適。
理由只是次要,達成目的才是首要。既能染上黑色,又能洗成白色,游戲可謂近乎完美的嫌疑人。
游戲是罪大惡極的么?
言過其實了。
游戲是完全清白的么?
恐怕也不是。
彼之砒霜,我之蜜糖。角度不同,看到的風景也迥異。人們往往傾向于看到自己想看到的,索求自己想得到的,最終都離不開利益二字。
很多人將竹鼠當作寵物。而在華農兄弟的眼中,竹鼠是美味的食材。
竹鼠食量大怎么辦,拿到河邊烤了。
竹鼠好像中暑了,不如放在鍋里燉了。
竹鼠打架受了內傷,那就只能煮來吃了。
有一百種理由可以吃竹鼠,同樣也可以千方百計從游戲身上獲得利益。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想要從游戲市場分一杯羹并不難。
除了走別人走過的老路,緊隨市場風向之外,與各種前沿技術結合也是拓寬游戲前路的手段之一。
想必大家對AR和VR技術在游戲領域的應用并不陌生,就在不久前,《逆水寒》試圖將一個在幣圈被妖魔化的新概念帶入游戲圈。
基于區(qū)塊鏈技術,名為伏羲通寶的道具吸引了眾人的眼球。
什么是區(qū)塊鏈?
區(qū)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和基礎架構。
基于區(qū)塊鏈技術的應用應具備去中心化、去信任、集體維護、可靠數(shù)據(jù)庫、開源、匿名性特征。
入學第一天同學彼此都不認識,老師昨天分別給每個人布置了一項不同的作業(yè),她本人卻沒有來。于是同學們紛紛把作業(yè)放在老師的講臺上,如果誰沒交作業(yè),大家都會知道。
區(qū)塊鏈就是這樣一條由權利平等的匿名群體共同維護,運作規(guī)則公開透明并且參與者都能獲得完整信息拷貝的紐帶。
伏羲通寶的誕生意味著玩家可以在會呼吸的江湖里“挖礦”了。
但從本質上來說,伏羲通寶的流通并不滿足區(qū)塊鏈技術的基本特征,與真正意義上的區(qū)塊鏈相去甚遠。
這不禁令人腹誹,伏羲通寶也許只是網(wǎng)易最后一款端游又一個用于加戲的噱頭。
開發(fā)團隊掌握著游戲的命脈,而生殺大權最終還是落在監(jiān)管部門的手中。
游戲版號審批凍結近一個月的時間里,游戲市場陷入了凜冬。
游戲無法如期上線,版號審批遙遙無期,等于阻斷了中小型游戲團隊的資金鏈。
版號審批延期,這也是歸途:24小時被迫“走出去”的原因。
對于此時情緒低迷的游戲市場來說,游戲總量調控和專項稅無疑是雪上加霜。
從好的方面來看,這一系列舉措能夠改善游戲同質化嚴重的局面,同時迫使越來越多的游戲廠商著眼于海外市場,對游戲全球化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但能否走出去,抓住海外市場這條生路還要看游戲自身造化。
“一個版號審批周期本來就要半年,而游戲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這句話道出了全體獨立游戲開發(fā)者的心聲。
站在游戲圈里的人和站在游戲圈外的人眼中映出的風景截然不同。一面是冰雪皚皚,一面是萬物復蘇。
圈子外的人打從心底認為游戲是毒,百害而無一利。對于圈子里的人來說,游戲是蠱,是賺取利益的媒介。
而玩家們仿佛以游戲為中心的一圈韭菜,被這圈里圈外的人互相推諉,來回拉扯。
-The End-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分享方法:點右下角按鈕
投稿郵箱:sunyu@app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