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這個充滿樂趣的藝術品從1962第一款SpaceWar游戲產生到現(xiàn)在已經50多年了。在這期間,游戲的形式、類型、載體、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游戲行業(yè)的發(fā)展和游戲的收費模式有很大的變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今天大家看到的主流收費模式都是被歷史所檢驗過的。下面我們主要聊聊游戲的收費模式都歷經過哪些方式。
早期的游戲收費模式和載體有很大的關系,最早的游戲SpaceWar是在一款叫做PDP-1的小型機上運行的,PDP-1小型機非常昂貴,只有政府、規(guī)模相對較大的大學或企業(yè)才會購買。所以在當時,如果想玩到電子游戲,你需要花費巨資購買這款世界上第一個商用小型計算機,然后用它來打游戲(捂臉,你是有多土豪?。?/span>
SpaceWar
當然SpaceWar或者PDP-1小型機嚴格意義上都不能算作正統(tǒng)的游戲或者游戲機,游戲界公認的第一款游戲是在1972年誕生的雅達利pong,這款游戲運行在雅達利的游戲街機上,游戲機本身就叫雅達利pong。是的,這臺游戲機上就只搭載了這么一款游戲。你可以去酒吧或者其他的公眾場合玩到它。
后來雅達利生產了他們最經典的游戲機雅達利2600,這個時候它已經跟大家印象中的游戲機差不多了,可以家用了。在雅達利2600時代,玩家們已經可以花錢購買游戲安裝在自己的游戲機上了,這款游戲機之所以經典就是因為它為之后的家用游戲機奠定了基礎,比如塑料盒的卡帶,手柄(雖然它是兩個搖桿)。這里有個花絮,超經典游戲《吃豆人》2600版算是游戲史上的一個“大笑話”。發(fā)行時,市場上的2600主機有1000萬臺左右,可是《吃豆人》卡帶硬是出1100萬!沒辦法,游戲不得不降價出售,甚至降到5美元以下,最后當做饒頭。
時間轉到80年代,國內玩家最早接觸到的游戲機可能就是任天堂的任天堂游戲機了(我確定不是在說繞口令),沒錯,就是這貨,貌似還是個美版。80年代時,就可以在這款游戲機上體驗到經典的超級瑪麗。
任天堂游戲機
90年代初,任天堂的經典主機超級任天堂和世嘉的MD游戲機大行其道,那個時候一款游戲賣100-200塊人民幣,在當時可能是大部分城市職工一個月的工資了。到后來,人們才知道,一兩百塊錢的游戲卡帶其實都是盜版貨。
之后的游戲載體歷經了卡帶、軟盤、光盤直到后來的硬盤,當時的5吋軟盤容量只有1.2M,而硬盤有40M的容量。90年代中期,北京的中關村大街上到處都是兜售盜版光盤的商販,一張光盤容量680M,40元人民幣,里面有上百款游戲。之后光盤成為游戲的標準載體。曾經,光盤載體的游戲一直都是高大上的代名詞。盜版游戲的價格取決于CD的多少,4CD、6CD甚至到8CD等等,人們衡量游戲的價值時,主要看CD的張數(shù),在當時比較窮的中國人的觀念里,電腦里的數(shù)字內容是不值錢的,所以它的價值就等同于載體的價格。

CD張數(shù)越多,正版游戲就賣的越好,比如6CD的《銀河飛將》按照盜版游戲的價格應該是240元,而EA給正版在國內的定價是268元,有包裝盒、有說明書,為什么還要買盜版呢,這款游戲在國內狂賣15000套,1CD 138、2CD 158、3CD 168這樣的價格體系就建立了。
以上的時代,應該算作依據(jù)載體來定價游戲的時代。
下期一起來看看21世紀的網絡游戲給游戲付費方式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對之后的游戲市場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下周六見!歡迎評論哦!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