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雪崩》中誕生的元宇宙

更新時間:2021-09-16 16:58:05
導讀:

元宇宙,原本是斯蒂芬森小說《雪崩》里的虛擬世界,而今已是頭號玩家憧憬的“綠洲”,賽博er向往的“虛托邦”。

 

 

盡管已有Roblox這樣無限接近于元宇宙概念的游戲雛形,人們對于真正的“綠洲”還沒有什么實感。

 

 

如果非要結合對元宇宙的全部希冀,賦予它一個模糊的定義,也只能稱其為可以自由創(chuàng)造、沉浸式體驗、擁有完備文明形態(tài)和經濟體系的多元化虛擬開放社區(qū)。

 

在距今二十多年前,《雪崩》描繪的“超元域”還只是天方夜譚,但親歷魔幻元年的人們愿意相信,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發(fā)生的。

 

元宇宙概念的復興,將是人類步入數字生活的奇點,也讓在云端永生不再是癡人說夢。

 

 

兩年以前,作家卡普蘭就已經利用對話AI技術和數字助理設備,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數字人類”。

 

人們不再滿足于通過冷凍技術保存軀體,而是寄希望于通過技術手段讓意識得到永生。

 

 

比起冰冷的墓地,在更加人性化、可互動的“影像游戲”中悼念親人,似乎對生者更有意義。

 

 

然而無論是Andybot,還是更早之前出現的Dadbot,都未能得到普及。盡管誕生于美好的愿景,其本質上還是資本向社會兜售的一件奢侈品。

 

自然萬物周而復始,妄圖壟斷永生的密碼,強行逆轉意識與記憶的消亡,又何嘗不是有違人道的傲慢。

 

撥開盤根錯節(jié)的哲學問題,仍有無數道技術難關擺在我們面前。

 

區(qū)塊鏈、物聯網、交互、電子游戲、人工智能、網絡及運算技術是元宇宙概念的六大支撐技術。

 

 

區(qū)塊鏈技術是元宇宙經濟體系的基礎;物聯網技術應用場景中,最貼近生活的智能家居,也會在元宇宙扮演重要角色;VR、AR、MR等交互技術將進一步模糊現實與虛擬世界的界限;電子游戲技術是元宇宙的呈現載體以及提供日常交互活動的主要場景(育碧不會參與的,放心吧)。

 

 

人工智能技術讓整套元宇宙系統(tǒng)具備學習思維,擁有無限成長的可能性;網絡及運算技術為元宇宙提供了穩(wěn)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達的通信網絡使得人們能夠足不出戶,在云端實現“萬物互聯、虛實共生”的游戲化交互體驗。

 

 

回看1992年出版的《雪崩》,筆法幽默行文瘋狂,同時也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啟示錄。

 

“問題在于,“雪崩”是個電腦術語,指一種系統(tǒng)故障。此類故障通常稱為“臭蟲”,但“雪崩”卻和普通臭蟲不同。這種故障出自電腦的底層結構,會對控制顯示器電子束的部件造成破壞,令電子束在屏幕上到處亂掃,把完美的像素柵格變成一片飛旋的暴風雪。這種場面阿弘見過上百萬次,但對于毒品來說,這個名字實在非同尋常。

“你想試試‘雪崩’嗎?”
“它會搞壞人的大腦嗎?”阿弘問,“還是搞壞電腦?”
“都會搞壞,或者說,都搞不壞。這有什么區(qū)別呢?”
摘自:《雪崩》——[美] 尼爾·斯蒂芬森

 

 

新時代人類構筑的“下一張互聯網”,究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添磚加瓦,還是在重蹈巴比倫塔的覆轍?

 

 

-The End-

 

 

相關推薦

小編君450
小編君837
聯系我們
  • 客服郵箱:hello@appchina.com
  • 客服電話:4006706981(工作日9:30-17:30)
  • 微博/微信合作QQ:2651009334
  • 3615959754
  • 網游玩家反饋Q群:581499375

北京掌匯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西絨線胡同51號南門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6839號| 京ICP證:120337號| 京網文 [2018] 5934-459 號| 京ICP備1706519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