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希望的旅途勝過終點的到達。我們追求發(fā)現,不僅在科學中,而且在所有領域中激起創(chuàng)造性。但我認為,我們將永遠不會停止:我們若不更加深邃,定將更加復雜。我們將永遠處于可能性的膨脹的視界之中心。
——史蒂芬·霍金
2018年3月14日,物理學家霍金與世長辭,享年76歲。
霍金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會和小編君一樣,從小就聽過,而且就像聽到牛頓、愛因斯坦這些科學偉人的名字一樣,意義非凡。
圖為電影《萬物理論》中的霍金
霍金是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fā)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tǒng)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chuàng)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chuàng)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這意味著,人類距離大統(tǒng)一理論又近了一步。以小編君淺薄的認知,這大概就是現實世界里真正意義上的“大道”。
霍金的偉大不僅僅體現在其對理論物理學和宇宙學的研究貢獻,更體現在其對人生不幸遭遇的堅強應對。
霍金21歲時不幸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癥(盧伽雷氏癥),身體嚴重變形,僅3根手指可以活動;43歲因肺炎做手術,又喪失語言能力。醫(yī)生斷言,他僅能活2年。但他卻以樂觀的心態(tài)對抗病魔逾50年!他曾說:身體雖然殘障了,不要在精神上殘障。
或許不是每個人都能像霍金一樣,以天才的智慧探究真理之門,但是霍金身殘志堅,卻是對我們每個人莫大的激勵。這對小編君來說,是精神世界層面上另一種意義上的“大道”。
史蒂芬·霍金,因為他,尖端物理學史無前例地與我們,與整個世界緊密聯系在了一起:是他將尖端物理學如此生動有趣地展現給普羅大眾,這一點的偉大和長遠影響甚至不亞于他的研究本身。
還記得十幾年前的某一天,稚嫩的小編君在書店里打開了《果殼中的宇宙》,后來又收到了來自父母的禮物:《時間簡史》。即使跳過了諸多的計算推導,小編君也看不懂里面的內容,但是卻從霍金的文字里,感受到了來自宇宙星辰的魅力。
宇宙,世界,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呢?
縱然十幾年過去了,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已經沒有機會實現童年的夢想,只有為生活和學業(yè)打拼之時的無奈和疲憊,但是每每看到科學前沿的發(fā)現,還是會不明覺厲,激動不已。
明明看不懂不是嗎,但是就是好興奮不是嗎,仿佛會在一瞬間回想起孩提時探究世界那純真無邪的好奇心和滿足感。
這或許就是來自人類集體無意識的本能吧。
無關金錢,無關權力,此時此刻我們仿佛才會意識到我們始終是這個星球的孩子。而在星球之外,星辰之間,那里有我們亙古不變的夢想,有我們?yōu)楹未嬖诘囊饬x。
正因如此,致敬霍金,致敬所有如霍金一樣在科學前沿探索的先鋒。
霍金留給我們的知識和精神,會與我們永遠同行。
而2018年3月14日,霍金丟棄了這份皮囊,歸于了他研究了一輩子的星辰宇宙。
“最后一個上真理祭壇的人是斯蒂芬 · 霍金,他的電動輪椅沿著長長的坡道慢慢向上移動,像一只在樹枝上爬行的昆蟲。他那仿佛已抽去骨胳的綿軟的身軀癱陷在輪椅中,像一支在高溫中變軟且即將熔化的蠟燭。
輪椅終于開上了祭壇,在空曠的圓面上開到了排險者面前。這時,太陽落下了一段時間,暗藍色的天空中有零星的星星出現,祭壇周圍的沙漠和草地模糊了。
“博士,您的問題?” 排險者問,對霍金,他似乎并沒有表示出比對其他人更多的尊重,他面帶著毫無特點的微笑,聽著博士輪椅上的擴音器中發(fā)出的呆板的電子聲音:“宇宙的目的是什么?” 天空中沒有答案出現,排險者臉上的微笑消失了,他的雙眼中掠過了一絲不易覺察的恐慌。”
——《朝聞道》
-我們的星辰宇宙-
-THE END-